《透过不好的贷款看银行不规范》

点击数:226 | 发布时间:2025-03-07 | 来源:www.srmtwh.com

    近年来,大家在对商业银行审计过程中,通过对不好的贷款的审计及重点对不好的贷款户的延伸调查,发现存在因银行违法放贷、账外经营、盲目投资房产、挪用投资于自办经济实体等不规范经营行为形成不好的贷款的现象,暴露出银行在资金投向及管理方面的一些弊病。

    1、资金投向失误,甚至存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现象

    有的贷款项目在立项时即“先天不足”而致使风险的势必发生。如,某厂拟从海外引进技术生产纤维板,事实上该种技术尚不成熟,缺少靠谱的工艺。银行没有进行严谨充分的项目论证,在有关方面的“关心”下,贷款上亿元引进生产线,因为试产不成功,企业经营出现危机,贷款形成呆滞。又如国家三令五申禁止建楼堂管所,而某市行以投资、贷款方法投入上千万元建度假村,现该度假村经营困难,贷款归还无望。

    2、以多种形式搞账外经营,使贷款形成损失

    表现之一:捏造企业名字或与企业签定不真实合同套出资金,用于投资房产或购建自用固定资产等账外经营活动。如,某行贷款给某公司2千余万元,此笔资金实质由该行用于开发房产,因为多种缘由,现已形成损失。

    表现之二:借助所办经济实体违规经营,导致损失。如在对某县支行审计时,发现该行一笔贷款在该行的报表中无结息记录。审计查明,该行少报基建规模,差额部分通过三产开具假贷款合同套取资金,而此笔贷款在清分时被列为损失类;又如某行办事处所属三产从该办借款400万元,拆给某钢厂,现该厂停产,借款没办法归还,该办事处向所属三产的贷款项实质已形成损失。银行向所办实体的贷款总是存在手续不健全、贷款不合规、贷款利息少收、不收等问题,对贷款本息管理失去控制,使金筹资产受损失。现在,人行需要清理三产,银行与经济实体的脱钩工作已基本结束。

    3、对贷款企业财务资料审核不利

    大家在对某行28家企业延伸审计时,发现其中12家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与银行提供的企业会计报表紧急不符。如,银行学会的某贷款户1998年总资产349万元,总负债532万元,权益-183万元,经审计,该单位1998年总资产为4199万元,总负债1817 7万元,权益2881 3万元。企业会计报表是银行知道企业经营情况、盈利水平等信息的依据,是银行对贷款进行管理的要紧资料。有的信贷管理职员责任心不强,未对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认真核实,致使对贷款企业经济情况知道的失实,从而削弱对贷款的有效管理。

    4、以物抵贷资产管理漏洞大,导致较大损失

    现在,一些贷款企业以汽车、土地、房子、机器设施等固定资产抵顶银行的债权,从而形成很多的抵贷资产。以物抵贷资产减少了贷款损失的金额,但因为银行对抵贷资产管理的漏洞使可防止的损失重新形成损失。其主要表现是:

    1、管理不善,形成损失。如某办事处收来抵贷汽车12辆,除1辆拍卖变现外,因为管理不善已丢失5辆;

    2、相当一部分抵贷资产被银行自用。如某市行收到抵资土地,该行未拍卖以偿还贷款,而是借助土地建宿舍楼;某行账外抵贷汽车69辆,其中63辆自用;

    3、抵贷审批手续实行不严格,形成账外资产。部分行、处抵贷资产未经批准或已批准但未入账。企业抵贷后,一方面贷款企业不负有偿债责任,其次,银行的贷款仍未冲销,但实质已不可以再收回。这就使银行贷款及抵贷资产处于失去控制状况。如某市行未在账内反映已经省行批准的抵贷资产1137万元。

    5、指标化管理带来的负面成效

    为完成任务指标,应对考核、检查,银行用倒借据方法掩盖贷款真实情况,人为提升资产水平。某市行为掩盖一笔逾期2年,金额700万元的贷款,将原来期限为1993至1995年技术改造贷款的借据换掉,取而代之一张期限为1997年至1999年的新借据。

    6、贷款“三查”规范流于形式

    一些银行未打造切实可行的债权管理责任制,银行有的信贷员、管理职员责任心不强,综合素质低。如:某市纤维板厂经营情况恶化,亏损紧急,已资不抵债,银行借款高达1 5亿元,根本无力代偿,该市行竟认同它为该市化肥厂担保,保额达3千余万元。又如,某厂1997年从该市某行贷款5笔,其中4笔为同一担保人,而可笑的是这家担保单位不同时期的财务数据居然完全一样。另外,企业间互相担保,形成“连环保”,而这类企业均已资不抵债。对于此类现象,银行在贷前调查时,如能严格规范,切实把关,一部分贷款的损失是可以防止的。

    上述银行不规范经营行为而致使的不好的贷款大都发生在前几年,近年银行在规范化管理方面有了非常大进步,但仍存在不少问题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获得实质性进展,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已指日可待,面对对外开放的金融市场,国有商业银行将承担巨大的挑战和重压,怎么样在管理上做文章,向管理要效益,将是银行长抓不懈的课题。


  • THE END

    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,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
专业院校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©2018-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(https://www.bzgdwl.com/)
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-1

  •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

  • 中国考试人事网

首页

财经

建筑

医疗